在细胞培养过程中,通过将培养基中的血清(FBS)浓度降低至0-1%,可以让细胞从“自助餐”模式切换到“轻断食”状态。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在于,血清中的生长因子被去掉后,细胞会在G0/G1期停滞,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,后续实验操作将变得更加灵活。
1. 同步周期,告别细胞不同步
为了避免因为细胞不同步而导致的数据波动,可以在饥饿12-24小时后观察结果。这样做可以让90%以上的细胞同步停留在G0/G1期,且在测定CyclinD1和p27等周期蛋白时,结果会显著提高。
2. 激活凋亡与自噬
在研究应激的过程中,去掉血清可以促使细胞启动“自救模式”。此时,Caspase-3的活性会显著上升,同时LC3-II斑点也会大量增加,为研究抗癌药物或自噬诱导剂提供了理想的实验模型。
3. 提高转染效率
当细胞在低营养状态下生长时,它们的代谢速率减慢,外源性DNA/RNA更易于进入细胞内。以HEK293T细胞为例,在饥饿一晚后,转染效率可从30%提升至80%,即使是难以处理的悬浮细胞也能得心应手。
4. 清除信号通路背景
血清中的生长因子常常会污染信号通路的分析。通过将细胞提前饥饿12小时,可以有效清除这些背景干扰。随即施加EGF或胰岛素刺激后,p-ERK与p-AKT的磷酸化水平将会显著区分。
5. 模拟体内微环境
在肿瘤或干细胞研究中,模拟低营养和低氧环境变得尤为重要。可通过使用0.5%血清来复制这些条件,使得癌细胞的糖酵解活性增强,干细胞的特性得到良好的保持。
操作步骤
1. 预处理:待细胞生长至70-80%汇合时,使用PBS轻柔洗涤两遍,以去除任何残留的血清成分。
2. 饥饿:更换为0-1%血清的培养基,确保贴壁细胞静置,而悬浮细胞则降低转速以防沉淀。
3. 唤醒:实验前再加入正常血清,使细胞迅速恢复生机,以便后续的转染或药物添加能够顺利进行。
运用尊龙凯时的细胞培养技术,使得实验操作更加高效便捷,助你在生物医疗研究中取得更佳的成果。